小女子今年剛爬完了第 20 座百岳,身邊的裝備開始有些不敷使用,有些新手買來的物品,漸漸的發現都不會想帶出門,同時也發現有些便宜 CP 質高的小物,沒想到如此實用,近期也開始升級裝備的需求。
擁有19年登山經驗的張國威分享輕量化登山,會是一個很好的方向,在國外也已經行之數十年,台灣起步比較晚,很多山友習慣重裝、鍋碗瓢盆外掛,其實對身體負荷、撤退安全都是一種負擔。
先定義什麼叫「輕量化」,輕量化的等級可以看你的基礎重量:
基礎重量是不含消耗品(食物、水、瓦斯)跟行走時裝備重量(衣褲、手錶、登山杖),而是放在包包內裝備的重量,對一般未經思考的登山者大概12公斤以上很正常,那輕量化的裝備多重呢?
「輕量化」:基礎重量在9公斤以下(裝備升級都可達到)
「超輕量化」:基礎重量在4.5公斤以下(達到這個境界需要花點經驗跟心思)
「Sub-Ultralight(神人等級)」:控制2.26公斤以下=都是瘋子
註:國威稱之為瘋子,是達到這個重量等級的人,很可能會做出對小數點後克數的斤斤計較,例如有了包包 logo 超過2g ,那不行!必須撕掉!牙刷必須折斷,不用那麼長柄啦!
採取輕量化動機是「安全」
我之前誤以為輕量化就是有錢人才可以輕量化,或者覺得輕量化要取捨東西,很沒有安全感,寧可什麼都帶,總有派上用場的一天,而且認為更安全,其實這是不對的,我們是為了安全,才要輕量化。
張國威列舉三個管道可以降低山難機率:
1. 事前預防:登山知識、技能、經驗和制訂行前計畫
2. 自我經驗的累積、減輕負擔和增加體能。
3. 事後處理:急救和技能跟經驗。
而輕量化不只是考驗你「有系統、有思考、有意識」的行前規劃與打包,因為你要準備的東西要夠精簡,你就會做更多的是前功課,同時你身上包包很輕,你可以快速的移動撤退,避免滯留山上或體力不支造成的意外。
他分享了7個輕量化的親身體會:
- 輕量化可以減輕關節與肌肉負擔,降低受傷、發生山難的風險,我當背工很多次跌倒是重到爬不起來、撞到頭破血流
2. 輕量化的缺點太有效率,很不方便,人家背包上肩要10秒,我只要3秒,行徑中常常要等人。
3. 輕量化對於熱量和水分的需求降低,所需要背負的食物跟水又更少。(例如習慣用軟水袋,喝完體積捲起來可收納)
4. 輕量化走得更快,更遠,甚至可以壓縮行程(長天數可以變短天數,短天數變單攻,請假天數變少,賺錢再買裝備)
5. 輕量化可以降低環境的衝擊,不要吃那麼好,就可以減少垃圾、廚餘產生,更願意把垃圾帶走。
6. 輕量化更安全、更輕鬆、更享受戶外:減少自我懷疑思索登山的意義,我經過體能訓練、輕量化觀念後,爬山就變得很輕鬆。
7.只要減輕1g就可以多1g的輕鬆,把空間留給奢侈品,好吃的食物、美酒、單眼相機等等。
最重要的!!!
輕量化可以減少山難的發生,過困難地形的時候,不太需要人包分離,或者沒有那麼多外掛或重量讓你重心不穩或被異物勾住。
打破輕量化的迷思
1. 輕量化很有錢
2. 袋子像垃圾袋
3. 輕量化折牙刷、剪背袋、算熱量的瘋子
4. 吃得很刻苦寒酸
5.體力差才要輕量化(我對這句最有感)
張國威提到輕量化跟體力的關聯,很多人誤以為體力弱的人才需要輕量化?很多人以為「阿你體力差、背不動,所以才要輕輕量化?」錯~
他講的一番話打破我的迷思,「東西多不代表安全!體力比起戶外技能與裝備更重要!體能是錢買不到的!有人以為我體力夠,就不用輕量化?」
「不是,你只是可以撐比較久,但你最終會累!你應該要保留更多體力,當緊急狀況或隊友有問題可以應對。」
這一段話對我幫助很大,除了體力有限、重量就該節制之外,張國威的分享也不僅於此,我也記下了幾個對我有幫助的金句跟段落,也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張國威的輕量化金句
● 輕量化沒有絕對的準則:不是跟著大神買裝備就有用,而是要符合自己的登山需求。
● 輕量化最重要的,不代表放棄安全跟舒適!不是為了減輕重量,不是說我不帶雨衣、不帶急救包,反正又用不到。
● 輕量化不是苦行僧!輕量化不是不帶東西、不安全、吃很差、睡不好。你也可以把省下的重量留給奢侈品,拿鑄鐵鍋上山烤麵包、烤牛排都可以。
●輕量化是一種選擇,好比露營椅,你背8小時上山,但你覺得在營地攤開椅子坐4小時,好爽,那就值得!看你想要行徑中的舒適、還是營地的舒適。
● 最大化舒適、最低限度舒適、極度安全、最低限度安全,例如有沒有需要帶備用頭燈、備用雨衣、備用衣物等等。
張國威自己說他不帶的備品,因為我認為我會做好萬全準備跟測試,假如真的壞掉,我也有手機可以撐一下,無損我的行動。
● 裝備的減少,更仰賴你的經驗、體能、風險,原住民對山林的適應能力越高,裝備需要最少,沒有雨衣,如果身上淋濕,他們就會生火。如果你經驗不足、適應差,就需要有萬全準備。
因為聽完了張國威的分享,激起了我的動力,想要鍛鍊體力,還有動腦子整理裝備,把一切迷迷糊糊的重量全部量化成數據,同時也知道作為新手的自己一定要練功一段時間才更知道自己要什麼,不要貿然砸錢。
後續他也分享怎麼樣減重最有感,例如從Big 3 系統開始規劃,該怎麼開啟輕量化的第一步,希望我還有力氣繼續回憶書寫。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