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進黨立委高嘉瑜多年前上網PO文自爆有囤積症「凌亂程度嚇倒一票網友」,由於跟甜美形象落差極大,引起討論「漂亮女生的房間都這麼可怕?」,還是說「房間越亂,越有創造力?」
其實真正的囤積症患者需透過精神科醫師評估,例如要符合4種條件,包含「難以丟棄、住處充滿雜物、過度獲取、缺乏自覺」,才能算得上是囤物症的基本要素,否則想要「回頭是岸」並不難。

一般人也可根據國際OCD基金會提出的「雜物囤積等級量表」對照,看看你的囤物等級如何?

該量表將凌亂等級分為1~9級,若落在5級以上,那可能有囤物困擾,可以尋求整理師協助,若高達8~9級,則可能就是囤物症徵兆,能夠尋找精神科醫師或心理諮商師、認知行為來改善。
過去曾經請教過美國專業整理師資格的Phyllis服務個案的經驗,「囤物」排名前5名的品項,其中囤積衣物僅占第2名,包含新舊成衣堆積在門把、椅背,床上有衣服山、陽台也從不收衣服,衣櫥裡有滿滿未拆封新衣。
第3名是「空瓶容器」,通常容易發生在創傷壓力症候群等患者身上,例如過度哀傷而狂吃某幾項食物,導致房間堆滿罐裝、瓶裝容器。
第4名則為「撿拾來的回收物」,尤其是年紀較長的長輩出門散步兼做資源回收,把垃圾當寶貝撿回來,背後都有一層不安全感、缺乏愛。
我家人也非常喜歡撿二手物,傾向資源回收找到自己的價值,甚至賣錢去做公益,背後雖存好心,但往往會影響到周遭同住人、鄰居的生活品質。
第5名是「冰箱裡的食物」,尤其廚房更是婆媽們的「儲物重地」,冰箱又屬「重災區」裡頭塞滿大包小包的食物,都快凍成遠古化石的排骨,通通塞在冰箱捨不得丟。
再來第1名絕對意想不到,囤物冠軍是「紙張」,一般人對「有字的東西」都會捨不得丟棄,機倆堆滿了過期的報紙、書籍與雜誌,不知道怎麼清理…
完全中槍,我就是超級無敵喜歡囤紙張的人啊,不管情書、影印講義、記者會資料、票根,全部都很愛囤起來。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