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職/到宜蘭當地方記者「房租是台北的一半」伙食費好便宜

丟下台北台中工作不幹,衝到宜蘭跑新聞的我在2個月發生的新鮮事

從大學畢業後,我從嘉義到台北工作,第一份工作就在網路媒體當編輯,接著就決定到宜蘭做地方記者,心中打的算盤是宜蘭物價低可以存點錢,還可以培養地方記者的能力,有機會也能回家鄉工作。

於是我騎著摩托車走北宜到了宜蘭,開始在宜蘭尋找租屋處,終於被我找到一間很棒的套房,一個月租金只要4000元,足足是我台北租金的一半,房型更大、更新,讓我雀躍不已。

宜蘭租屋處長怎樣?

首先,不囉嗦先上照片。這是一間位於泰山路的三樓透天厝,一樓是店面,二、三樓是出租套房,一層樓只有三間房間,每間都又大又新,而我這一間是位於走道,因此沒有對外窗,跟我台北的房間相比(台北的也沒對外窗)

但這兩個房間的大小、新舊程度、浴室,完全是兩個天地!

房東先生是一個很爽朗的退休人士(想必很多房東都是),他說這間夏天很涼爽,但也有裝冷氣,美中不足的是冷氣抽水的聲音很吵,但這個用靜音馬達就可以解決。另外二樓有飲水機、三樓有洗衣機和晒衣場,完美。

或許只用照片描述,很難說明我離開台北到宜蘭的租屋性價比的震撼感,我來給各位看,我原本在台北租的套房有多小,月租7000元(沒有對外窗),位於二樓,腳踏車是挨著我的床邊邊放置的。

宜蘭上工第一天

在 7 月的時候,我就前往宜蘭行銷公司旗下的地方新聞媒體報到,這間公司是專門幫地方辦理大大小小的活動,還有協助各單位進行媒體行銷與曝光,我的任務就是來這裡報導宜蘭的地方新聞,還有公司接的標案活動。

我第一天的新聞印象深刻,上午報導頭城吉祥物的選拔頒獎,下午跑到宜蘭市金六結的河堤,採訪郊區有獨角仙復育。當時很多地方單位出席,我還很驚訝「小小獨角仙+熱死人的荒涼河堤」卻能全體總動員,不容小覷。

我的工作內容大概可以區分如下:

  1. 開會報告:每周在公司要開會,說明自己的新聞內容和項目該怎麼改善。
  2. 支援標案:公司有接到案的活動,要去報導相關新聞、採訪指定的人選。
  3. 應酬喝酒:為維護地方關係,偶爾與地方人士、局長等人喝酒交換名片。
  4. 打掃廁所:小小行銷公司沒有請專人打掃,是由所有員工一起輪流掃。
  5. 帶實習生:沒想過自己上班第一天,就開始需要帶大學暑假的實習生,協助他們做粉專小編的工作。但我自己也是公司的新人,這一點其實是個警訊,因為公司把實習生視為免費的打雜人力。
  6. 宜蘭劃分:宜蘭鄉鎮有宜蘭市,還有羅東鎮、蘇澳鎮、頭城鎮3鎮和礁溪鄉、員山鄉、壯圍鄉、五結鄉、冬山鄉、三星鄉、大同鄉、南澳鄉8鄉,基本上跑新聞很簡單,就是「蘭陽溪為界線」。
  7. 蘭陽溪以北叫溪北、以南叫溪南,當時我跟另一名記者,一個人南、一個人北。屬於溪北的鄉鎮市有,宜蘭、員山、壯圍、礁溪、頭城;溪南則有羅東、五結、冬山、三星、蘇澳,分別以宜蘭及羅東為中心城鎮。
  8. 人員流動:進到公司後的觀察,也發現小公司人員流動率很高,尤其是記者已經離職好幾位,最後幾乎整個宜蘭都要跑新聞,很多時候上山下海、追著大大小小的車禍、火災,地方法院的案件,都還無法消化的了。

從大公司轉到地方小公司有很多潛在的問題,我把握這2個月的工作時間,得到很多有趣的新聞經驗與收穫,在這個過程中,也逐漸了解宜蘭人的生活性格、食衣住行育樂,甚至考慮在宜蘭居住。

宜蘭跑地方的收穫

這2個月裡,我在宜蘭獲得滿滿的能量,也想分享讓我印象深刻的工作內容,橫跨教育、觀光、政治、中央、文化等等,可以給想要回宜蘭當記者或工作的朋友參考。

1.教育博覽會(7/11)

宜蘭縣政府舉辦「第1屆實驗教育博覽會」,地點就在縣政府內,這是我見過最有趣、有活力的教育博覽會。你有想過「製作山豬陷阱」、「泰雅族編織」、「自製史萊姆」、「攀樹」也會成為教育課程之一嗎?

年剛升國三的陳奕哲說,「很多人以為實驗文化課程很涼,去學習泰雅族編織,沒有那麼簡單!很多時候是在培養耐心,以後看到數學課本都不會睡著了。」(以前泰雅族女生才可以織布,但他生為男生卻對織布非常有興趣跟耐心,很有趣的孩子!)

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大同國中負責文化及狩獵的老師(圖片中藍衣人),他很有耐心的向我解說不同的狩獵工具的用途和原理,並親自示範製作飛鼠陷阱、大型動物陷阱(山羌及山豬)、竹雞陷阱、石板陷阱(老鼠、黃鼬)。

他說「製作山豬的陷阱至少要花20小時的學習時間,才有辦法學會,老師從國小、國中帶領孩子一步步銜接,逐步到山裡去捕獵。」還曾經透過自製的陷阱獵捕到105斤的大山豬,我很敬佩這些存在獵人中的打獵智慧。

除了原住民的狩獵文化教育之外,現場還有很多實驗小學的介紹,例如人文國中小的教育,發展出周一到週五全日自編課程,包含生火、黏土、昆蟲、跑酷、烹飪、魔術、棋藝、動物照顧、開店…跟一般國中小學差很多。

宜蘭是實驗學校的先驅,有非常多有特色的實驗小學都在宜蘭落地生根。例如湖山國小除了現場展覽,更移師戶外,設置「攀樹體驗」,透過野外課程安排,讓同學能夠相互合作去體驗自然,並進而願意保護環境、尊重土地。

湖山國小的家長會更自發性的建立木工社團課程,讓孩子自製木工筆贈送給畢業生與新生,培養對木材認識,又有紀念意義。我想起,父親就是做木工車床的師傅,如果小時候有這樣的手作課應該很有趣,我爸爸可以來教XD

2. 全國發放振興券(7/15)

最印象深刻的事件還有全台振興券陸續配送中,宜蘭郵政總局陸續將863箱振興券發放到縣內36個支局,先從蘭陽溪以北,次日即從羅東、蘇澳等蘭陽溪以南,完成配送,我就追著郵局車車、還有郵局開門去捕捉照片。

我現場抓了一對阿北夫妻來採訪,我請他們比YA就比YA,請他們把三倍券拿高高就拿高高,好可愛、配合度好高。阿北開心說道,「自己是幫女兒領三倍券,進門大概等了10分多鐘,很快領到三倍券了。」

3. 宜蘭十大好食評選(7/21)

或許剛好正值暑假期間,宜蘭縣政府舉辦很多「第1屆」的活動,例如首屆「宜蘭勁好TOP10 好食・好物・好所在」活動,展現各鄉鎮市在地產業特色,吸引宜蘭超過百家業者報名角逐,要來促進觀光為首的宜蘭經濟。

參與的業者無不使出混身解數,展現出商品的優點和創意,嚴選出10大飯店、小吃餐飲、好物及伴手禮。但最重要的亮點是全球名廚江振誠擔任本次的評審委員召集人。

江振誠是史上米其林、世界50大最佳餐廳及世界百大主廚榜的唯一華人,當天他的腳受傷,但他還是出席現場致詞,還跟所有得獎者一一唱名合照,如果我是得獎團隊,有江振誠一起合照推薦,真的是最好的行銷。

不少得獎的大飯店,本來有很多資源去張羅頂級食材,我個人還是比較喜歡用愛做出樸實而溫暖的美食,於是我穿梭在各個得獎入圍的攤位中,選出幾個社區或小店的好菜色,好比金岳社區-莎韻部落廚房 — 「酸醬得門糆」

「得門糆」在泰雅族語代表「醃肉」的意思,由金岳社區-莎韻部落廚房自行研發特製酸醬醃料,在裡頭加入洋蔥、番茄、大蒜,配上改良過的小米醃肉一起拌攪。

「許多遊客來部落玩,不敢吃生醃肉,我們就把它變成熟食。」莎韻部落廚房的豊雅雯表示,為了要搭配醃肉酸醬,更將部落種植的刺蔥、南瓜拌入麵粉,製作成「0色素」的黃色刈包外皮,夾入小米醃肉開胃又涮嘴。

若是海鮮類的話,有一個大溪廟口海產小吃 — — 「沙母煲粥」來自宜蘭縣頭城鎮的大溪漁港,是採買新鮮漁獲的好地方。大溪廟口海產小吃,就端出由滿滿鮮甜螃蟹、蘿蔔、干貝、埔里大香菇、芋頭等時蔬入菜的豐盛煲粥。

「當初為了要讓國外的朋友,一吃就覺得很道地、新鮮又獨特的料理,想起之前在廟口做義工,燉煮平安粥的經驗,開發新菜單『沙母煲粥』,吃的到鮮甜蟹肉,秋天更有蟹黃蟹膏提味。」

最後的甜點,我最喜歡位於羅東林場巷弄間的小林冰堂咖啡甜品屋,選用膳食纖維量高的黑米,搭配口感Q彈的紫糯米熬煮,再加入紅豆與口感滑順的日本山藥,上頭配上桂花花瓣,增加口感,視覺上還更如畫作。

老闆林家旭表示,「除了紫米紅豆外,還有搭配自製的抹茶白玉,就是台灣所說的湯圓,因為選用的糯米不同,口感比較Q,另一盤則是以桂花凍切塊點綴。」讓人吃完香濃紅豆,嘴裡還有滿嘴桂花清香。

4. 我有龜我驕傲(7/22)

此外,當年度更是龜山島滿20周年,有很多一系列的節目,最引起全台關注的活動就是名字有「龜」的人可以招待免費搭船登龜山島。我千里迢迢地騎著小機車從宜蘭跑到頭城,就為了捕捉這些名字有龜的可愛民眾XD

東北己管理處特別邀請藝人蔡閨(本名蔡蠵龜)來站台,蔡閨說,其實大家對「龜」有一些些避諱,例如酸人的縮頭烏龜、龜孫子…等話語,但她認為有「龜」字很驕傲。(這次採訪也讓我認識蔡閨,她真的很樂觀可愛)

爸爸為她取「蔡蠵龜」名字意義,希望她能像烏龜一樣長壽,媽媽是日本人,龜字在日本很美,後來寫這二字對小朋友來說太難,加上被同學嘲笑,就把她改為「閨」,念起來音一樣,同時也保留祝福之意。

在臺日本人龜田俊和,日本秋田縣人,來臺灣已經三年了,目前在臺灣大學擔任助理教授,他表示日本這個姓不是特別多,但日本有座「龜田山」山下的村子滿多人都姓這個姓,大學之後到了外地大家都叫他龜老師。

住頭城鎮82歲的吳龜雄指出,自己原名叫吳祈興,但日據時代報戶口被日本人寫成吳龜雄就沿用至今,「住在龜山島老一輩的人會取龜字當名字,自己朋友中有名字叫『卓龜』已不在世了」,現在只剩他一人,覺得很珍貴!

63歲居住在板橋的江阿龜,祖籍福建永定鄉,早期父親是農夫,在田地看到烏龜,覺得牠很溫順,取名龜,希望兒子將來性情也如此。長大後曾有過自卑、也想改名,但久而久之也就習慣了,反倒是因這個「龜」字稀少引起好奇,與人互動顯得更輕鬆愉快!

5. 宜蘭舊城藝文節(7/27)

以前我曾經看過PPT說,如果遇到被附身或者不舒服的事情找東嶽大帝,祂是冥府的主神,治理陰間的司法刑獄。 根據傳說,人死了之後,首先會被送到城隍爺前初審,再送到東嶽大帝前複審,就像是冥府的司法部長一樣。

宜蘭市也有間很有名的東嶽廟,主祀東嶽仁聖大帝,相傳東嶽大帝為五嶽之首,综管人間吉凶禍福,是陰間最高的司法神,這次就是來參加宜蘭東嶽廟「東嶽藝文節」祈望為地方帶來平安,並永續傳承神將文化。

我是第一次了解到陰間司法神、神將文化,竟然可以把神將的動作及步伐,融合宜蘭街頭藝術協會的街舞橋段,人、神一同共舞非常帥氣,此刻我也了解宜蘭也存在許多活力的青年街舞團體,並且跟宗教文化也能彼此接地氣。

6. 龜山島20周年(8/1)

還有一件讓我至今回味無窮的採訪經驗,那就是騎車跑到頭城的烏石港,準備搭船前往龜山島慶祝20周年紀念,當時的交通部長林佳龍、宜蘭縣長林姿妙都會搭船,前往登上龜山島開記者會。

我一早騎車從市區出發,抵達了烏石港,現場已經集結12艘賞鯨船,在管樂號角響起下,船隊浩浩蕩蕩航向龜山島,不知道是為了畫面好看?還是彰顯乘風破浪的精神?開船不久後,風浪大到站不穩。

林姿妙縣長等人卻硬是要站在船頭接受採訪,於是我只能拿著麥克風,屈膝半蹲在縣長旁邊,因為背對行駛方向,加上大浪上上下下起伏,好幾次差點要甩到空中,只能抓緊欄杆,差點命要飛走。

最後記者跟攝影快要暈船、吐倒成一片之際,終於有一個人大喊「我們可不可以不要在船頭受訪?」、「對啊對啊可以進去船艙嗎?」終於在一聲聲叫喊中,離開那可怕的海盜船,我也因此暈船了半小時,無心欣賞船上風景。

除了姓名有龜的民眾可以免費登島,許多過去曾在龜山島國小師生、昔日駐地官兵、原居住民耆老們回娘家參與活動,許多人能再次回到20多年前老地方內心無比感動。另外政治人物不免俗,一定要跑寺廟拜拜。

龜山島上有一座普陀巖,前身曾作哪吒廟、媽祖廟。根據紀載,1930年代,一位黃姓島民從中國大陸接回一尊三太子神像,1940年,一艘載有媽祖神像的中國大陸漁船停靠於此島,島民與船員協商後,將媽祖神像安置於此廟。

原本廟內媽祖隨島民搬離後,此廟廢棄,後來由軍人駐紮的龜山島,交給軍方管理,直到2000年重新開放觀光,此廟轉交東北角風管所代管。1977年之後,直到現今都沒人定居島上,現在該島由海巡署頭城大隊管理

這是我第一次拜訪龜山島,從來沒有想過這座小小島上有這麼多留存下來的軍事建築,還有涼亭與美景,簡直就像是世外桃源一樣。聽聞島上的生態豐富,身為火山島的還有401高地上的健行步道上,可以邊走邊看海景!

雖然我曾經到過琉球、綠島旅行,但龜山島是一個無人居住的島嶼,不如其他離島的觀光和現代設施濃厚,使人散步在島上很舒服,可惜採訪結束,就必須離開龜山島,希望下次可以逛遍小島,還有登上401高地。

7. 吳沙國中輕艇賽(8/5)

跑新聞過程中,也收到教育部傳來的捷報,原來宜蘭有一座吳沙國中在輕艇賽事非常厲害!於是騎了機車就跑到礁溪進了校門,準備參加記者會,踏進了會議室裡頭的孩子,都是被學校廣播召喚過來要給市長頒獎。

這次宜蘭縣輕艇選手在109年舉辦的全國輕艇賽事,獲24金9銀11銅,不只抱走輕艇賽事近8成獎項,更締造「全國最佳成績」。我的任務就是要找出幾個運動新星,訪問對方得獎和訓練的過程,必須說「訪問小孩不容易」。

這次就讀吳沙國中年僅15歲的吳亭儀,除奪下個人C艇、K艇雙面金牌,總成績僅以0.05秒之差,輸給20多歲輕艇奧運選手,奪下亞軍,讓奧運帶隊的馬其頓籍教練大為驚嘆。

還有一位游欣玲選手在「109年全國輕艇競速錦標賽」包辦國中女生組、青少年女子組所有K艇金牌,宜蘭縣更締造臺灣輕艇賽史上,第一次的四連霸冠軍輝煌紀錄。

於是我為了要打開孩子的心房,正當政治人物拍完照拍拍屁股走了,我留下來關心孩子的生活,在他們害羞的臉上,我看見運動的驕傲和自信,尤其輕艇的激流泛舟或者划船都是非常吃體力和有風險的運動,女孩們有夠!。

其中吳亭儀自國一就參加吳沙國中輕艇隊,父親為清潔隊員、母親則販售金紙,對她參與輕艇賽事相當支持,除了每天2~3小時練習外,假日都要到龍潭湖進行訓練,幾乎沒有休假時間。(這短短的段落,花了我好久訪問)

最後有一個很意外的插曲,我的新聞見報後,被吳沙國中和宜蘭教務部改成新聞稿,發給各大家媒體,所以原本「獨家的訪問內容」,瞬間變成人人都取得,我馬上生氣的告知教育部下架…(這也是跑地方,獨有的特殊情形)

一般來說,吳沙國中或者教育處都有自己的公關可以撰寫新聞稿,可以理解國中沒有什麼預算和人員,於是使用我的採訪內容,但教育處卻聲稱以為是吳沙國中寫的,擅自拿來變成「教育處自己寫的新聞稿」(氣死)

我寫新聞用意可以讓這些孩子,可以被世界看見,被台灣看見,有更好的比賽舞台,所以有更多的曝光我也無妨,但看到地方跑新聞,在新聞宣傳上面有很多台北沒有的詭異情況,小媒體被吃豆腐的情況層出不窮。

8. 冬山鄉民意代表被揍(8/12)

跑地方新聞,很多時候也必須顧及不同政治人物的關係,有一些事件參與可以讓對方對記者有好感,也能印象深刻,未來也能讓採訪更順利,於是這次我被派去冬山鄉要了解「民代被揍」的事情來龍去脈。

這次事件是冬山鄉民代表游閔吉,與太太在自家服務處召開記者會,公開譴責暴力行為,表示自己受到無端攻擊後,昏厥住院躺了5天,更出示驗傷單,頭部外傷併腦震盪、胸度挫傷且第5、6根肋骨骨折。

他們夫妻倆還原事發經過時,表示游閔吉接獲民眾陳情,鄉公所在冬山菜市場街口進行「拆除廢棄招牌鐵架」工程,擔心損壞攤販的排油煙機的排氣管,要求要注意拆除,卻遭施工單位誤會找碴、擋人財路。

他表示,當時話講到一半,現場李姓工人忽然從對向市場衝出來,直接朝他的頭部重擊倒地。我原本以為只是「秀照片」、「口述」就結束的記者會,最後民代帶所有記者攝影「回到現場還原」他被打得經過。

於是民代後面就跟著很多媒體,他摀著肚子(被揍的地方之一),在太太的攙扶下,從家中走到冬山菜市場去(雖然我滿頭疑問,為何不直接約在菜市場就好)然後他在比劃拆除排油煙囪的同時,又忽然頭暈倒下,引起喧嘩。

我猜想游閔吉被揍當天,沒有人拍攝或留下證據,故需要重返原地拍攝,他說,「當時周遭店家50多人,都能在眾目睽睽之下打人,那未來不管是鄉民代表,還是執法人員,只要意見不一樣,就訴諸暴力、太荒謬了。」

這也是我第一次更具體了解「地方政治的利益衝突」是如何影響「媒體篇幅」。此次風塵僕僕趕去遙遠的冬山鄉,也認識了很多報紙同業,由於地方記者年齡偏大,因此年輕記者們往往會互相吸引,成為日後的好朋友。

9. 羅東林場樹屋開幕(8/12)

阿不過,千萬不要以為跑地方記者只有嚴肅議題可以發揮!由於宜蘭非常側重觀光,所以有許多場館開幕可以參加,例如羅東林場的樹屋開幕,這時候就要考驗「拍照的技術」,如何吸引爸媽孩子前往參觀。

由於地點在羅東,於是我又再度橫跨蘭陽溪前往溪南出任務,羅東林場原為太平山林木的匯集、貯放、標售與轉運中心,放眼望去可以看到大水池中間漂浮的大量木頭,稱為「儲木池」,但本次目標是附近的親子教育展場。

林場Kids扣屋

開館時間及場次每週三~週日上午9:00–12:00、下午13:30–17:00。而且要採取場次預約近來遊玩,有時候也會因為環境教育活動,暫停開放場次將於網站公告,裡面有大量互動設施,採人數管制,不是想進就可以進來。

館內大型木遊具8號森林火車頭是主角,還有針、闊葉樹造型意象裝置佈景,木球池內有殼斗造型木遊具,牆上有各式樹葉造型拼圖,讓家長陪同孩童自主式的透過嗅覺、觸覺、視覺等感官,探索木材質地與紋理。

森林物語

是以情境式佈置,以去皮樹幹、仿真苔草地被營造森林空間,讓民眾認識世界及曠古的森林,並營造走入森林,隱身其中成為森林主角的夢幻遊歷,隨處可見柳杉木森林意象、台灣杉黑熊木雕、樟樹及柳杉卵石。

以上的照片都是透過手機努力抓取角度拍攝出來,為了要讓開幕的小屋有更多人關注,我還為此用手機剪了一部短片發在新聞粉專上面,想要把觀光行銷的照片和互動設施拍好,確實很大的挑戰,很佩服美食KOL和記者。

樹民種子屋

樹民亦象徵知樹、懂樹、愛樹,對自然環境有新思維的一群人。這裡是樹民的秘密基地,是植物標本製作工坊,是採集者的交流集會所。這個場館同樣需要事前預約才能進來,許多植物種子標本讓人看得目不轉睛。

10. 花宅咖啡老屋(8/13)

最後一篇文章,想要分享的是我在宜蘭最快樂的一則採訪經驗,我自己找到一間剛開幕不久的咖啡廳,約訪老闆、甜點師,享用一個下午的點心,並且發自內心的想要推薦這家老宅咖啡廳。

沿宜蘭市舊城西路走,繞個小彎轉進碧霞街,隔絕熱鬧的車流,「花宅隱身在一排花窗與斑駁的瓦楞老房後,店長Elmo親手打造老宅咖啡屋每一寸設計,不只一圓開店夢,享受老宅韻味,更想用美食征服訪客的味蕾。

一入店門口「共喜花宅」的粉色霓虹燈,抓住眾人的目光,明明是喝下午茶,角落卻也瀰漫悠閒氣氛與夜生活的氣息,陪伴老宅甦醒。過去這裡曾是父刻理髮廳,由花宅接手後,保留廳內前後場的格局,騰出更多用餐空間。

「其實當初會取名花宅,是當初一眼看上這間老房,好像能夠『開出一朵花』一樣,也有祝福「發財」的諧音,霓虹燈才寫著這4個字,『共、喜、花、宅』 (恭喜發財)。」Elmo幽默的說到,希望在老宅裡,眾人能共享喜悅美好的時光,讓老宅迎接每一位進門的訪客。

店內除了保留灰色水泥牆面,更增添藤椅、木質桌等再生家具,讓淘汰的舊物重新在老宅重生,「我們不去把老宅刻意變得更好、或變得更新,而是保留時間韻味,共同呼吸。」屋內放上空氣鳳梨、蕨類等植栽點綴,再透過簡單幾樣壁燈與線條設計,讓空間多了點舒適的現代感。

曾在外地工作多年,投入飯店界打滾的Elmo回到了家鄉宜蘭,與2位同樣為宜蘭人的夥伴,花兩個月研發菜單,親手打造老宅咖啡廳。「很多遊客來宜蘭玩,都轉往羅東、冬山或就只停留在礁溪,只把宜蘭市當成是一個過渡站,把咖啡廳選在這,也是希望能多一個讓旅客停留的理由。」

精緻小巧的老屋格局,僅25個座位,戶外還有小露臺,偶爾犯了點菸癮,就開小門到戶外透透氣。透過老宅前上方的小窗,還能偷偷俯瞰店內1樓用餐的情景,隨著時光悄悄過去,屋外的陽光透過老窗,從炙熱轉為溫和,給訪客寧靜的老宅休憩,花宅更想讓大家身心靈都得到飽足。

「我常常跟夥伴們討論,咖啡廳能走得長遠,不能只推出『好拍、好看』的甜點,而是要擁有『好好好吃』的美味。」店內主打招牌肉桂捲、抹茶生乳捲等手作點心,選用冬山蜜香紅茶茶粉、橘之鄉金棗、在地蜂農百花蜜等在地食材,齒頰留下美味香氣。

攤開菜單多樣化的飲品,更是解膩絕配!花宅與宜蘭擁有4代歷史的廣生藥房合作,推出甘甜潤喉的「棗安棗茶」,也與GK coffee、小眼睛等咖啡師,打造5款頂級冰滴咖啡,更致力把「飲品做得像調酒」,親自烘焙果乾點綴,把入喉美味,昇華成夢幻逸品。

宜蘭市新開的老宅咖啡聽,擁有甜點職人的堅持,更有調酒的微醺美感,佐以咖啡香的優雅,這一處寧靜的老宅角落,持續亮著「共喜花宅」霓虹燈,迎接每個來訪人。

轉進碧霞街巷弄,只需留神,就能發現舊城這一處祕密花園,路過宜蘭、留在宜蘭,也就差一個理由。

宜蘭後記

在宜蘭地方記者日子我非常滿足快樂,如果有機會在宜蘭久居,想必是非常美好的人生經驗,當然過程中發現有很多在台北看似「有序」、「合理」、「合法」的事件,來到宜蘭就不管用,但我想這就是地方的魅力。

每一個地方都有可能有意想不到的衝突事件,只是你涉入的多寡,在台北我都集中跑「中央新聞」是負責下達政令的地方,所以並不了解地方在執行上的困難和應對的方法,我認真覺得跑地方新聞跑得好,才是真的不容易。

你要如何公正不偏私、不拿取不屬於你的利益,還能保持客觀,在探查的過程中,我也遇過需要喝酒續攤,才能夠打好關係的飯局,也有遇過撰寫違法露營區,而被查水表,都讓我省思不同的媒體生態的重要。

此外,宜蘭的KOL生態也很多元,我也時時警惕拿人手短,並不會因為有好處當頭,就推薦我不喜歡的店家或不夠優秀的店家,也感謝有跑地方的機會,讓我擁有別於觀光客的眼光,才有機會喜歡上宜蘭。

(至於宜蘭伙食費,一個月大概5千塊可以解決,真的是台北工作難以抗衡的超大優勢,東西也很好吃。平均開銷月房租和伙食可以壓在一萬元,雖然薪水比台北還少,但存錢的額度很可能跟台北差不多,提供參考)

最新文章


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