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知道為什麼開始撰寫輕量化的原由,還有突破迷思的方式可以先參考上一篇《登山/考慮輕量化的7大理由,張國威打破輕量化的迷思》,這一篇會將著重在如何起步與實踐上面。
擁有19年登山經驗的張國威分享輕量化登山的好處與實踐方式,我挑選2個受益良多的段落,第一就是體能上的訓練,第二就是如何開始盤點現有的資源(為輕量化踏出第一步)。
登山是一種超長時間耐力的運動
當初想要踏入輕量化的原因,就是在於減輕重量可以帶來更長距離的耐受性,當重量越少,身體就越自由,所需要攀登的天數就越少。但這也不代表如果你體力很好、很耐重,是天生的「馱獸」就可以肆無忌憚的背重。
因為不管你體力再怎麼好,隨著行程的拉長,你的疲累感只會一點一滴累積,特別是你的物品裝備,不像食物跟水,會隨著行程消耗,漸漸減少,而是從上山到下山都要背著手,那就一定要慎思。
推薦書籍:《打造極致登山體能》,大家出版社
- 摘自本書:登山運動的體能,為什麼特別?
- 登山需要肌力,但是如果一味追求肌力,即使能在健身房瞬間舉起兩倍體重,在山上卻無法持久發力,肌肉也只是累贅,而且就跟你背包中的裝備一樣,都必須由你背上山。
- 登山也需要有氧能力和肌耐力,但是如果只有安排低強度長時間的訓練,很快就會遭遇無法突破的瓶頸。
- 登山者要知道如何分配重量訓練和有氧訓練,把力量和持續發力的時間調校到最佳狀態,才能安全登上顛峰,然後安全下山回家,這便是登山體能的特殊之處。
哪一種運動訓練強度比較適合登山?
關於登山的體力訓練,我以前都習慣上健身房跑的一小時大約是6–7公里的路程,或者到河堤進行來回3公里的訓練,或者來回20公里的自行車踩踏,以為萬無一失,但後來才知道這2種常見的運動遠遠不夠。
◆ 跑步:主要訓練小腿肌肉,身體壓力比較大,和緩沒有上下坡的平路,無法鍛鍊到肌肉收縮和股四頭肌。股四頭肌是什麼?他是人體中最大的肌肉之一,只要站立、步行時、膝蓋彎曲支撐身體都會用到的部位。
◆ 騎車:騎車跟跑步就不一樣了,因為有踩踏的動作,會訓練到股四頭肌,而且對身體壓力也比較小,但卻沒辦法訓練到下坡的肌肉收縮力,所以單純只有練單車也不可以。
所以最好的訓練是什麼?國威說,就是負重爬山,平時就可以去爬爬郊山,或者在家進行樓梯與登階訓練,最好的體力消耗模式就是空腹四小時開始燃燒肝醣的時候,一邊維持低強度的行走 (可以邊走邊講話的強度)最佳。
踏出輕量化的第一步
拋棄心中包袱和刻板印象,勇於嘗試!
迷思:睡墊笨重嗎?鞋子要高筒防水嗎?非得吃熱食嗎?一定要帳篷嗎?
國威分享:自己現在都只睡外帳,覺得很涼爽、出入方便、打包方便、下雨會潑一點雨下來,但也曾被罵:「你這樣只睡外帳很危險,是不負責任的嚮導。」但其實經驗夠的話,你選搭帳的選址選得很安全,還撐得過颱風天。
打破了自己心中的包袱,那應該怎麼起步,可以簡單做到3件事:
第一件事:買一個秤,把重量釐清,不然輕量化都是做假的。
例如把有人把一包100抽濕紙巾帶上山,以為用手拿很輕,但實際秤過其實很重;還有很多人不知道瓦斯罐重量,空的瓦斯罐是150克,填滿純瓦斯是220克~230克,可以計算使用次數,試著一行人帶一罐瓦斯共用就足夠。
另外一個登山常見的塑膠硬殼空水瓶178克,改為軟水袋或者改寶特瓶只需10克。我自己也親自測量了裝備,發現塑膠薄薄的「雨衣+雨褲」,竟然比一件蓬蓬的羽絨衣還要重,讓我理解裝備「很輕」是一種錯覺。
第二件事:將現有裝備建檔,廠商標示的重量、自己實際秤的都寫出來。
想要最快掌握自己手上裝備的每一個特性、重量、用提及廠牌,最快的方式就是分門別類的秤重記下來,而且有時候廠商標示的,跟自己量測的結果有可能不一樣,例如有時候會被灌水或是減輕重量都有可能。
徹底記錄下來,掌握自己裝備和可替換的重量有哪些,還可以互相比較配重,未來出去登山,還能夠適合調整與升級,並根據不同的季節溫度、行程多寡進行調整。
第三件事:升級裝備事最後的考量,不要帶沒用的東西上山。
現有裝備未建檔、分析以前不要亂買,比較後的經驗與基礎,才知道什麼是輕、什麼是重?不要帶最輕!例如:背包套、備用電池、不防水的收納袋。
不要備用衣物,以前說什麼要包一包放夾鏈袋絕對不能濕,但我沒有備用衣物,而是我用保暖刷毛衣物取代,避免流汗太多就不用換洗。
試著不要那麼享受:煎盤、沖咖啡、音響。跟隊員共用:瓦斯爐頭等等,不過也要注意,輕量化的用品講求輕量,價格比較貴又不太耐用,這是事實。
另外國威也叮嚀,不要把任何沒有經過評估的東西放進包包裡,替換東西都要循序漸進,一次只更換或測試一兩樣新東西,在單天或者短天數的行程進行測試,例如在低海拔不帶睡袋過夜或者穿不防水的鞋子上山等等。
補充精華:減重最有感從 BIG 3 + 1 開始
台灣的輕量化品牌 Hanchor 就有提到,大家會將背包、營帳、寢具三項稱為三大裝備(big three),這三項通常佔了所有裝備中很大部分的體積及重量,因此輕量化從這三項開始著手會達到很大的效益。
相關文章我覺得他們寫的超級清楚,可以直接參考官網:
健行三大裝備之背包篇- 輕量化打包 (好文還配圖)
結尾
個人喜歡國威在輕量化解說的概念,不只是單純的裝備的輕量和升級,也包含身心靈的輕量化,具體來說「輕不是終極目標」,而是減少沉重帶來的疲憊,用更好更輕鬆、更安全的的方式達山,更可以加深與自然的連結,最簡單化、思考性的打包,其實越自由。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