戶外登山協會邀請麥覺明導演分享拍攝團隊經驗,包含高山迷人的植物、湖泊、巨木,同時要如何在拍攝當下做好萬全準備,降低爬山風險,除了警覺在溪谷和山難的危險,也要在拍攝與安全之間取捨,調整心態才能走得久。
1. 為何台灣高山植物如此迷人?
台灣的山岳溯溪活動很多元,但最重要的就是登山安全,攝影有宏觀的視野也有微觀的世界,有大山大雲海,也有苔癬蕨類,在台灣登山光爬玉山可以看到阿拉斯加有的花朵,從赤道到寒帶的植物都有。
每到假日也有高山杜鵑吸引很多人前往賞花,如果怕人多,也可以避開觀光人潮到雪山或南湖大山審馬振山去看杜鵑。如果爬不了高山,春天也可以到中級山賞台灣杜鵑,好比塔曼山等。
有一種百合叫鹿子百合長在岩壁上,以前去孝子峰、虎頭山、五寮尖的峭壁上都看的到,但太多人採,所以越來越少,海邊也看的到百合花,所以百合從平地到高山都有,適應能力很好,也代表台灣的精神。
山林也孕育了水源、孕育的森林,河流的源頭也是我們拍攝的場景,石頭樹木上長滿苔癬和松羅,台灣的蕨類有6、7百種比歐洲還多,更是蕨類的王國的美譽,走淡蘭古道會找到很多雙扇蕨(活化石),也是古道的標誌圖案。
台灣一年四季都可以賞螢,有夏螢、東螢,台灣有65種螢火蟲,日本48種,在國際也是名列前茅,以前相機沒有那麼好,最怕拍星星跟螢火蟲,都要曝光好久,一個攝影機要配兩個攝影助理,不像現在一個gopro就可以拍攝。
現在很多年輕人爬山都好厲害,都走一日系列(單攻),現在還有陽明山三進三出,爬完去任何大山都沒有問題。以前爬山有爬山的幸福,現在有很多的限制,像是北岔天山說走就走,現在要去滿月圓買門票入內。
2.為何高山湖泊巨木如此迷人?
台灣山毛櫸是冰河孑於的樹木,生長在太平山、插天山系,最容易親近的步道就是北得拉曼的後鳥嘴山或者山毛櫸步道也看的到,很多人除了賞花以外,也很喜歡去看變色葉。
另外還有很迷人的高山湖泊,像是17歲的少女松羅湖,以前是鳥不生蛋的地方,現在人滿為患,對水源環境也造成影響。有個較罕見的高山湖泊「鴛鴦湖」,是長條型的堰塞湖,在塔克金溪淡水河上游,冬天冷鋒來會下雪。
它的特色是長有東亞黑三稜、水芒花、眼紫菜都是非常少見的,爬山可以切很多觀察的角度,從地理到生態,從遷徙到徒步歷史都非常迷人,也要知道它在國際或台灣上的稀有與獨特性,好比巨大的檜木,僅在美洲日本台灣有生長,就會對它產生敬意,願意保護土地、孕育水源,會願意愛惜它。
桃山神木台灣杉(撞到月亮的樹)是目前台灣最高的樹木,也曾經是東亞最高的樹木,但現在被西藏的柏類超越了,這棵樹木是光靠衛星雲圖無法找的,要靠雙腳去找樹、砍路、鑽箭竹,走兩到三天才能走到,爬樹去測量。
爬樹就像攀登也有風險,就像架岩繩、打岩釘,先鋒是最危險的,第一個固定點最弱,就容易墜落,如果爬樹的先鋒攀登是一個很弱的樹枝,斷掉就會很危險,所以攀樹也是戶外活的一環,技術性跟體力性比較高的。
神木上面也長了一種台灣特有種的黃色迷你的著生杜鵑,只有爬樹才可以拍的到,登山攀樹,不只是體力的釋放,也是心靈的釋放。高手可以爬到80公尺,拍攝團隊也要爬,大概20公尺就累了。
台灣高山攝影的風險安全
麥導說,入山也要敬山,台灣是一個多元的族群,前往舊部落也要尊重,好比現在大霸尖山不能登頂,因為它是族人的聖山,人就在山下仰望就好。
「我們要帶著謙卑的心去爬山,重大行程都會有入山的儀式,告訴自己要尊敬山林、注意安全,要平安上山、平安的下山。」雖然鼓勵大家親近山林,但到山上也是有風險,有人說我們把山拍的那麼漂亮,也要拍恐怖的地方。
像是台灣是新生很年輕的島嶼,有很多的斷崖、崩壁,有四大障礙啊,一不小心踏空就可能墜谷,現在也經常聽到山難的消息,所以登山的教育就很重要,平常要做好觀念跟體能的訓練,面對風險不只有地形,還有氣候。
台灣春夏秋冬都不太一樣,像是清明節上山經常打雷閃電被冰雹砸,入秋後比較穩定,因此秋冬也是爬山的旺季,中央山脈南三段到奇萊開始風大到下冰雹,走南一段小關山、雲水山也是暴風暴雨,簡直就像颱風天。
當時攝影團隊花了3小時都還沒有走到嚮導口中50分鐘就要抵達的營地,還有人腳程慢找不到人、攝影器材雖然有防水功能,不保證會不會滲水,而且鏡頭也會起霧,零件最怕零件受潮,寧可烈日灼身也,不要大風大雨。
但台灣高山氣候變化真的很快,裝備帶的不夠,很快在風寒效應之下很容易就會失溫,看MIT都有觀眾說我們怎麼可能上排雲山莊都能摸黑?很會做效果喔?其實不是。
團隊上山拍攝時程會比大家慢數個小時,若是一般民眾可以參考其它網路記錄,但攝影團隊有工作在身,經常天氣越好、走的越慢(山嵐來了、雲海來了、花開了能不拍嗎? )甚至找了知名老師一起來講解,一個人就可以講好幾分鐘,有時候講到沒帶子也不敢說。
不要小看溪谷與山難的危險
最近發生很多山難,甚至爬個合歡山也會迷路,還有人上個廁所蹲下去起來就找不到路,甚至明天才回來,因此提醒同伴或女生不要上廁所不好意思說,記得告訴人家你在哪裡,如果突然找不到路也不要緊張亂跑亂走。
陽明山也不可以小看,很多人去爬山的、採箭筍的就沒有回來了,郊山小山都不能小看。另外很多山難搜救找人最後都在溪谷找到,台灣有很多陡峭的溪谷,很多人一直下切溪谷,一緊張下去就上不來了。
麥導也苦口婆心提醒,台灣的溪谷是徒手走不出去的,除非有溪降高手才有可能,所以迷路千萬不要下切溪谷,你需要有特殊的攀登裝備和繩索,也不要為了找水,尤其是溪谷、深潭、瀑布,請原路返回求援。
還有一件很難忘的插曲,「我們把一個潛水教練拐去溯溪,帶水肺垂降下水救回落水的空拍機,裡面是拍攝團隊的精華,我們天氣不好,很怕空拍機不能飛或落水,一台很貴不像現在便宜,經常一個跌倒,一台賓士就去了。」
還有一次請了嚮導阿青(體力超好的布農青年)跟團隊從七卡走到三六九營地,前面都還順利,過了三六九就開始咳嗽,全隊摸黑到翠池和完美谷時,阿青咳到不行,聽到水泡咕嚕咕嚕的聲音,若身體不舒服就不要上高山。
「千萬不要以為自己可以,反而出現嚴重的肺水腫、腦水腫等高山症。這也是MIT台灣誌第一次叫直升機來救援。」另外像糧食、頭燈、防水防風的裝備在郊山都是必備的,羽絨也是必備,若迷路入夜非常寒冷,要撐過晚上。
山很美,很容易親近,但其實美麗的山林也有兇悍的一面,當到了高海拔上山前有很多的課程跟資料可以做功課、跟有經驗的人請益,學生時代參加登山社也會有一套教育訓練,也有赴重的行前訓練。
戶外安全是自己的責任
現在交通資訊都很發達,但上山有很多狀況,天氣好的話你穿拖鞋都爬得上去,天氣不好或者下雪就真的很危險,好比雪山的斜坡遇到結冰下雪就摔了好幾個,在野外可以使用冰爪、繩索、冰斧都很重要,要怎麼做確保繩等。
好比大縱走走死亡稜線,就可以用託運和繩索。
發生山難不是一味怪國家公園、怪政府,現在叫直升機都比較uber方便這是不對的,登山安全對自己負責,我們從事任何活動都需要做功課,才可以把安全意識提升。
輕量化也是一個趨勢,但有時候攝影團隊跟協作爬山,說要走輕量化吃簡單他們不願意,所以偶爾還是要吃好一點,才有爬山吸引力,但還是會朝輕量化前進。
麥導與聽眾的Q&A
Q.想問麥導有沒有職業倦怠或者狀態不好,不想拍的時候?
A我對拍山還是充滿熱情,常常是分身乏術,我連百岳都還有2、30多座沒拍,時間常常不夠來不及,錯過很多機會,那我就繼續拍。
這份工作是我的熱誠,沒有厭倦的感覺,爬山就很像是讀一本書,我們會蒐集很多資料,請教很多專家和耆老,吸收很多人的知識,變成自己的東西,我是最大的受益者。
另外還有自己的體驗也包含體力與意志力的鍛鍊,登山會遇到很多天氣的考驗和行程的變化,都是對自我的挑戰,每天都是燒鈔票,天氣不好攝影團隊協作的費用都要花,要沉著冷靜,相信一切都會走過會回收。
Q.是什麼原因讓你辭掉工作爬山?
A我本身是會計系,大學也是登山社,工作後每天假日都在想要去哪裡玩,也參加多協會到處攀岩溯溪,後來有電視台拍攝找到我,我就開始考慮想要轉行,後來我就靠山吃飯,經濟收入也沒問題,就辭掉工作,一路做這一行都沒停過。
Q.拍攝團隊的行前幕後是怎麼準備?
A登山和行前拍攝非常類似,這次要去爬哪一座山,不同的地點和腳色都有不同的行前計畫,例如這個路段的溪流環境、古道資料或找哪些長老可以來訪,把人物找好、題材找好、要帶多少設備器材,聯絡好就可以上山。
天候的預估是氣象只能幫你寫好一半,剩下一半是老天爺給你的,好壞都有,天氣不好或者遇到黑熊都是新收穫,登山行程和拍攝真的很像,只是多一份工。
Q.你是怎麼決定拍攝的題材,知道觀眾想要看什麼?
A 第一要拍的好比遇到野生動物或植物,還有第二大自然的驚喜與禮物,所以才會說風景天氣越好、拍越久。每一次雖然都有預設要拍的東西,可能要花三四天或五六天,但影響的紀錄都是長時間的變化的,以後這些都是一種環境的歷史都非常的珍貴,好比耆老的口述歷史、石契的產業等。
山是比較不會不見,但是人會不見,我拍攝20多年,很多時候收到觀眾收信,你拍我爸爸(老獵人、老校長),我爸爸走了,想要跟MIT借影片作為告別式要放的。
(END)喜歡這場講座訊息也可以關注「戶外安全推廣協會」。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