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友開車爬了45度蜿蜒的陡坡,到了一處 視野正遼闊的車道邊停下,剛下過雨,風正涼。我們邊閒聊,邊想起了在景氣蕭條的時候,同事Kyle 仍果斷離職的故事。
他說,正因為夠了解自己,所以遇到一些內心無法妥協、忍受的事情,你心裡的警鈴會不斷響起,甚至有勇氣轉頭就走。
K已經不是職場小鮮肉,或天真浪漫的新鮮人,他曾經旅居國外多年、寫劇本、學舞、攝影、四處品酒,也開過店,英文也相當好,跟陌生外國朋友攀談、當導遊解說,像呼吸喝水一樣簡單。
也因興趣涉略廣泛,時不時總有意想不到的機會找上門。對他來說,20年的工作經歷中,看過自己無比閃耀的模樣,換了新工作,他很快發現委屈的窩在辦公室,拿著表格填寫上傳,在保守的公司文化中做事,簡直要他的命。
「我在消耗自己的精氣跟光陰。」即使薪資優渥,K也無法在久待。老友聽著聽著,看四下小貓兩三隻,決定拿出菸來抽。
我問,這麼果斷地轉身離開,要能夠像這樣的從容,要花多少時間能到這個年紀。
「別急,即使到現在45歲還是在認識自己。我的話大概35歲時,就算已經知道自己要什麼了,但是因為當時可能礙於經濟、工作各方面的條件還不夠穩定,也走得比較顛頗、搖擺不定,但現在就不會這樣了。」
老友跟Kyle年紀差不多,只是一個是孩子的爸,一個還在尋找能滋養自我的工作,但兩者都對目前生活,是有一定的把握和自信,這話他來答似乎更有說服力。
「人家說工作就像在找對象啊。這樣等到我找到自己理想的工作,至少還要再等10年呢。」說完,我們決議離開原來看夜景的路邊,在往上開了一段山路,發現有更棒的視野。
「你這個年紀,找對象的話大概都想著…這A男個性有趣,有點太急躁,改一改跟他交往應該很精彩,這B男性情穩定,適合當老公,會不會有點無聊。那個C男很紳士有才氣,卻有些距離。」
「不過無論是哪一個,交往了總是會告訴自己,在試試看,在多努力一會兒。」
「但就是太貪心了,什麼都想要,不過年輕嘛,這就是你認識自己的過程。等妳越來越了解了,遇到妳喜歡的工作和對象了,一眼就能感受出來了。妳也不太會委屈自己做下去了。」
發佈留言